研究會專家
研究會專家
城市發展與工業品牌
城市化與城市化水平的概念
一、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進步過程,簡單的釋義為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和過程。
1、人口職業及產業結構的轉變,農業——非農業。
2、土地利用的變化,農業用地——非農業用地
3、農村型生產、生活形態向城市型轉化
4、城市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向農村擴散
5、地域景觀的變化,分散、低密度——集中、高密度
6、自然環境為主——人工環境為主
二、城市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
1、過度城市化(假城市化)(over urbanization):城市人口的盲目增長,遠遠超過工業化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和城市的容納能力,造成城市高失業率,并導致貧困、貧民窟、犯罪乃至社會動亂等城市問題的出現;
2、低度城市化(under urbanization) :當城市化水平低于工業化發展實際需要,表現為社會資源向以制造業為核心的第二產業過度傾斜而造成相關產業、商業服務乃至社會服務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住房等第三產業的相對落后,并反過來影響和阻礙了整個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
3、泛城市化(郊區化 suburbanization):當向心的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開始出現城市人口的居住、購物甚至工作地點向郊外擴散的現象。同時也出現大城市或大城市地區人口向中小城市甚至非城市地區遷移的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現象
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
城市環境問題
城市環境污染-----保護治理
1、水體污染:是指外來物質進入水體的數量達到破壞水體原有用途的程度。
2、大氣污染:指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超過了環境所能允許的極限使大氣的質量發生惡化。
3、垃圾污染:指生產生活排放的固體廢棄物危害環境和人類健康的現象。
4、噪聲污染:是指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和交談,以及損害人體健康的聲音。
資源利用率低-----循環經濟
能源消耗水平比較-------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對值)
日本
|
意大利
|
法國
|
德國
|
英國
|
美國
|
加拿大
|
中國
|
1.00
|
1.33
|
1.50
|
1.50
|
2.17
|
2.67
|
3.50
|
11.50
|
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第一階段:“工業革命”
第二階段:“生產和法規”
第三階段:清潔生產
第四階段:可持續發展
城市交通問題
1、交通阻塞
2、交通事故
3、公共交通
4、步行交通
5、停車問題
城市住宅問題
1、住宅建設滿足不了人口增長和人民生活捉高的需要
2、房價
3、城市危房、棚戶區改造
4、城市社會問題
5、就業問題
6、貧困問題
7、老齡化問題
8、種族與社會爭端
9、社會責任感缺乏
10、內城問題
11、產業結構問題
12、產業空心化
城市發展的幾個方面

合肥
1、 合肥高新區: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國家批準成為對APEC成員特別開放的工業園區。
2、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為中國首批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3、 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1995年4月,新火車站建設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冠名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1996年2月,新站試驗區被國家建設部批準為全國首家城市綜合開發試點區。
4、 合肥政務新區:
工業品牌戰略是什么樣的問題?
1、 是不是商標符號的問題?
2、 是不是廣告與知名度的問題?
3、 是不是政府的組織與扶持問題?
4、 是不是企業上市的問題?
5、 是不是海外推廣的問題?
6、 是不是國際并購的問題?
品牌(著名品牌、馳名品牌)是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是城市的名片。多年來,合肥在工業品牌的打造上有過自己的輝煌,到2010年合肥創市級以上馳名商標產品400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5個,安徽省著名商標260個,市級以上馳名商標產品銷售額占規模以上企業銷售額比重達到60%以上;創“安徽名牌產品”60個,“中國名牌產品”6個,“中國世界名牌產品”2個,名牌產品銷售收入和利稅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在50%以上。比如合肥本土比較有知名度的工業品牌:江淮、美菱、榮事達、合力叉車、安凱集團,屬于高科技產業的科大訊飛、安科生物、四創電子等,外來的工業品牌如海爾、美的、格力、聯合利華、佳通、長虹、三洋、京東方等知名企業也落戶合肥,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名牌大企業產業基地,進而帶動一大批配套企業匯聚。
“工業立市”為發展戰略的合肥給自己定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那就是到2015年工業總量確保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十強。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合肥市將打造現代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大型企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形成1家產值過千億的工業企業、2-3家500億企業、30-40家100億企業、5家總部在合肥的全國500強企業。同時,合肥還瞄準“知名品牌”培育目標,到“十二五”末合肥將創建品牌示范企業150家,新增20個展示合肥形象、提升城市美譽度的全國性工業品牌。
問題表現
一是企業的品牌意識淡??;
二是名牌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與發達地區企業相比差距較大;
三是部分企業在實施名牌戰略上存在誤區,把名牌戰略簡單理解為廣告宣傳工作;
四是忽視了知名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五是企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采取有力的保護措施;
六是調控力度不夠,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場保護機制,損害了企業合法權益,挫傷了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積極性。
工業品牌發展措施
1、 堅持名牌帶動,提升工業品牌孕育能力
2、 強化名牌意識,增強品牌的自我塑造和保護能力
3、 強化招商引資的品牌效應、綠色效應和集聚效應
4、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5、 完善品牌塑造機制,加強中介服務
6、 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
晉盛武 博士 shwjin66@163.com
附專家發言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