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會專家
研究會專家
把企業的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結合起來
王可俠
2012年以后,安徽在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以合肥和蕪湖為龍頭的皖江示范區,優勢產業進一步集聚發展,產業發展趨勢更加明朗。在此形勢下,提升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應該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重點和目標。
一、安徽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及其問題
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上,1-6月,全省共申請專利30813件,同比增長60.5%.增幅居全國第2位;但是,發明專利授權量及其增幅仍然較低,居全國第15位和第14位。但是,自主創新投入與自主創新成果不成比例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低水平創新比重較大。
首先,從專利分類看,專利申請量高,發明專利授權量低。如下表所示,2010年,安徽百萬人口的專利申請量排在中部第1位,而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量卻排在中部第四位,甚至低于山西。這說明大量的研發活動沒有真正取得實效。
表5 中部各省國內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表 單位:件、%
指標
|
安徽
|
湖北
|
湖南
|
河南
|
山西
|
江西
|
|||
2009年
|
較上年增長(%)
|
2010年
|
較上年增長(%)
|
2010年
|
|||||
每百萬人口專利當年申請數
|
267.26
|
57.1
|
634.21
|
137.3
|
547.01
|
340.76
|
267.49
|
221.98
|
141.51
|
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當年授權量
|
12.97
|
62.1
|
18.65
|
43.8
|
35.38
|
29.23
|
15.93
|
20.69
|
9.22
|
其次,從創新結構看,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大類專利創新活動中,發明專利技術含量最高,實現難度也最大;實用新型專利次之;外觀設計專利的形成過程則較為簡單,容易通過模仿實現。根據有關專家對安徽面板數據的模型分析,安徽承接省外產業轉移對發明專利申請量沒有顯著影響,產出彈性達到0.310;承接省外產業轉移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影響顯著,顯著性水平在1%以上,二者的產業彈性分別為0.283和0.340。
再次,從創新人員看,參與自主創新科技人員層次較低是安徽創新活動層次較低的主要原因。上述模型分析同樣證實了安徽科技活動人員對本地區技術水平較低的自主創新起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產生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顯著性水平達到5%以上。
二、企業自主創新要以建立品牌為目標
自主創新是為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了獨辟捷徑走特色發展道路;這與品牌戰略目標完全一致。品牌戰略是企業將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品牌的建立和營銷形成自身獨特優勢,以獲取超額利潤的企業經營戰略。
1.自主創新要以品牌決策為起點
品牌化決策,首先要解決企業產品的品牌屬性問題,即選擇制造商品牌、經銷商品牌、自創品牌還是加盟品牌。不同的品牌經營策略,決定著企業走套牌生產,走模仿創新,還是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其次,要解決企業產品的品牌結構問題,即選擇綜合性的單一品牌還是多元化的多品牌,以及品牌的不同檔次。不同品牌結構的選擇,決定著企業R&D投入大小,及技術研發力量的強弱。再次,要解決企業的品牌識別界定問題,即確立品牌的內涵,從品牌的理念、行為和符號識別上建立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形象。這是企業自主創新的核心內容,并檢驗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成效。
2、自主創新要以品牌文化為內涵
文化是一種思想意識的宗教,是一種難以更改的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不同文化造就不同制度,也對企業的戰略選擇產生影響。企業是由領導和員工共同組成的一個經營組織。所有的戰略選擇和制度安排都由人來完成的,而人不是抽象的,是具有某種文化烙印的社會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決定不同的戰略和制度。企業必須把企業的戰略遠景與商業圖謀,深植于企業與員工的思想工作行為生活當中,使企業的每個員工都遵循共同文化價值取向。建立在良好企業文化氛圍中的自主創新活動,必以企業品牌建設為目標,可以避免大量簡單、低質量創新活動帶來的重復浪費。同時,以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品牌,更具有品牌的不可復制與難以超越的文化競爭力。
3、自主創新要以品牌制度為基礎
從戰略管理流程來說,制度安排屬于戰略實施階段。一個企業制定了戰略目標,其后的關鍵在于執行的好壞。好的執行就是管理的有效和有道。有道才能有效,所謂有道就是要有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契約制度、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組織結構、原則性管理制度和人格化管理制度等。沒有制度安排,再好的策略也無法變成執行力,沒有執行力,戰略就是一句空話,也不可能實現在經營上的成功。世界上所有大牌企業都是在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的不斷轉換中建立起優秀的制度管理,并以此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管理風格和品牌優勢。比如,日本企業擅長精細化管理,而德國企業則注重產品形式的創新,美國則在企業管理思想上不斷進行突破性變革,等等。
三、加快企業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安徽這幾年在專利申請量上的較大增長,從另一方面說明為創新而創新的問題存在。與此同時,安徽的品牌建設還十分落后,這與我們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上的成效很不匹配。一個地方的品牌建設,不僅代表地方的經濟實力,同時表明地方的創新能力。因此,要在自主創新激勵機制上考慮地方品牌建設,把創建品牌作為政策鼓勵和扶持的重要內容。具體看,首先,要在目標確定的基礎上,不斷加大R&D投入。尤其是行業科技研發資金投入,對企業自主創新有顯著促進作用。要使企業加大R&D投入,關鍵要引導企業從品牌戰略出發,樹立大目標,建立大市場。這是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其次,要集中科技項目資金,加強投入監管機制。由于科技資金分散管理,項目設置過多過濫,項目主管部門又精力有限,致使很多項目在申報過程缺乏認真審核,在實行過程缺乏跟蹤監管指導,在項目結項時更是缺乏嚴格考核。因此,要盡快改變這種科技資金投入方式,減少一些中小項目投入,同時加大平臺建設投入;對科技創新項目投入進行審計,并建立更加規范的項目評審和考核制度;對項目投入產生創新成果或取得品牌效應的,列入重點扶持名單,加大對建立品牌為目標的創新扶持。再次,要加大增強企業軟實力上創新的引導和扶持。技術創新要以制度和文化建設創新為先導。通過制度和文化建設創新所建立起的企業創新意識,是企業發展品牌戰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4.如上所述,安徽地方財政在科技資金上投入大、占比高,但是形成的R&D投入并不高。企業或團體為拿項目資金趨之若鶩,這其中不乏一些“空手套白狼”的項目申請者意在凈賺項目資金。一是要三是建立資金使用信用體系,反之則打入黑名單。
附專家發言照片:
